编辑:火焱燚直播 时间:2024年07月13日 22:16
1993
导演郑小龙和冯小刚拍摄电影
[北京人在纽约]
剧中的姜文夫妇为了美国梦,成为“美国移民”
然而时代在进步
现在纽约人也开始“北移”
即使是早年效力于凯尔特人队的前NBA球星
全部加入“北漂军”
来华后,他发展起了红红的副业——
把自己的传奇故事拍成了电影
【我是马布里】
▲说实话,这部电影在改名之前,其实叫做《纽约客在北京》。
▼
1996年,斯蒂芬·马布里在NBA选秀中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篮球生涯。但NBA球星如此之多,为什么只有他的经历在中国被复制?
因为他的经历足够传奇,足够热血,虽然他实现了每个篮球运动员夺冠的梦想,但那不是在NBA的战场,而是在CBA。
▲ 马布里在选秀大会上与 NBA 总裁大卫·斯特恩握手
很多人以为这部电影是一部传记片或者纪录片,但其实这是老马亲自主演的一部故事片。
对于非专业演员来说,拍戏时既要做自己,又要演好自己,这很不容易。但作为首批试水产品的人,我可以证明老马的演技和他的球技一样精彩。
▲老马首次以演员身份亮相,便斩获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媒体焦点单元年度最受媒体关注新人奖。
而且马云对这部电影也非常用心,不仅亲自出演并担任影片的篮球教练,还邀请了同为“96黄金一代”的阿伦·艾弗森和另一位NBA巨星好友巴朗·戴维斯客串。
难怪该片导演杨紫也对他赞不绝口,称自己已经成为老马的粉丝了。
▲艾弗森VS马布里,这是我第一次在一部电影里同时看到这么多NBA巨头
作为一部故事片,仅仅还原真实事件的原貌肯定是不够的。
因此杨子导演选取了马布里人生和比赛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在保证素材真实的同时,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戏剧化的改编。
在这方面,影片在选角上做得尤为出色。
首先,北京队主帅一角是由“话剧老手”何冰饰演,他在最近热播的[白鹿原]中饰演了鹿子霖一角,演技被观众形容“达到了精湛的程度”。
但这个角色的成功除了得益于他的演技之外,也得益于导演的改编。
他所带领的球队成绩并不理想,主教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将压力形象化,影片中加入了一位父亲,他也是球队的主教练。同样是这支球队,在父亲手中创造了辉煌,但在“继承”到儿子手中时冠军篮球经理2灌篮高手,却逐渐没落。
这和我们以前吐槽“别人家的孩子”是一样的,孩子最大的压力往往来自于父母的期待,这里对角色的极致对待,立刻让观众对教练内心的焦虑感同身受。
▲一张悲伤的脸
此外,演员的选择也相当不错——吴尊饰演篮球经纪人,金荣饰演北京队队长,高以翔饰演北京队前锋,王阳明饰演广东队队长。
说实话,以前这四个人给人的感觉都是“男花瓶”,尤其是锦荣。但在《我是马布里》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他们的演技和锦荣的MAN,而“篮球运动员”这个职业再适合不过了。
▲吴尊(左);高以翔(右)
▲金荣(左);王阳明(右)
首先她们个个颜值都很高,光是在球场上露出一双大长腿就足以让人疯狂。
其次,他们的状态都很好。
要知道,男运动员的“帅气”已经接近人类原始的审美了,所以每次看奥运会我都会感叹:那完美的肌肉线条、黄金比例的身材,难道是从石墩上走下来的古希腊雕像?
▲穿衣时丰满,脱衣时纤瘦,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四个人都有着扎实的篮球基础。
吴尊曾是文莱国家篮球队队员,金荣学生时代曾担任学校篮球队队长,高以翔和王阳明则经常被拍到打篮球。
▲吴尊与马布里篮球比赛
几位男神都擅长篮球,又有“篮球之神”加持冠军篮球经理2灌篮高手,难怪电影里的篮球比赛如此逼真、精彩。放眼望去,还真很难找到比他们更帅、篮球技术更出色的演员了。
而且在荷尔蒙充斥的戏份里,再加上和赤木晴子一样可爱的郑秀妍,感觉就像是真人版的《灌篮高手》。
▲郑秀妍在片中饰演团队经理
▲这组漫画风格的海报真的很特别【灌篮高手】
这部电影将以真实主题为基础
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导演在“事实”与“虚构”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不仅给角色增添了层次
也让原有的故事在合理的范围内变得更加完整。
你可以这么说吧
【我是马布里】
不仅展现了运动达人专业的一面
它不仅展现了对运动的热爱
▼
电影开头通过马云的旁白和几段早期的档案视频,清晰地解释了他在NBA的辉煌与没落。
进入NBA后,马刺迅速展现出顶级后卫的实力,同时,他霸道、古怪的性格也和他的球风一样逐渐显露出来,被媒体称为“纽约最受唾弃的运动员”,也被一些NBA同仁评为“最不想做队友的球员”。
由于马云多次与教练、队友公开发生矛盾,加之在NBA赛场上并未获得过突出的荣誉,舆论的天平很快失去了平衡,指责、谩骂纷至沓来,马云一度成为“纽约的全民公敌”。
最终,2009年,在凯尔特人队度过了漫长的板凳席之后,马龙的NBA生涯以“遗憾”结束。
回首1996年,他在NBA选秀首轮就脱颖而出,他是一个来自纽约贫民窟的孩子冠军篮球经理2灌篮高手,但却成为了很多人的骄傲和信仰。
短短13年,他从天堂跌落谷底,从声名远扬的球星沦为家乡的污点。但对老马来说,最难过的不是名利的没落,而是有可能告别自己从3岁起就熟悉、愿意为之奉献一生的篮球。
不难想象,NBA生涯的结束几乎夺走了他人生中占最大比重的东西:信仰破灭了。
幸好,这种迷茫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他的意志被磨灭之前,一位来自中国的篮球经纪人找到了他。
他邀请老马来中国打CBA。
马云犹豫了一下,但在听到篮球经纪人的话后,他立即决定去中国,接受未知的挑战。经纪人对他说:
我知道你仍然想打篮球。
在NBA遭遇挫折后,马布里成长了许多,来到CBA后,他很少和任何人发生矛盾。但前两个赛季虽然表现不错,但似乎少了往日的血性,马布里再次陷入迷茫,准备离开中国。
直到他收到加入北京队的邀请,他才改变了主意。
他要带领北京队夺得CBA总冠军。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想要实现却并不容易,因为对于当时的北京队来说,“冠军”二字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马布里加盟北京队时,广东已经连续六年获得CBA总冠军,每年都是卫冕的劲旅。而北京队呢?一直在CBA中下游水平,别说四强了,能进八强就已经很不错了。
▲广东队近十年的表现颇为亮眼(图片来源:搜狐体育)
然而正是因为困难重重,老马才想要再试一次——球场上失去的,必须在球场上重新拿回来!
但问题是,没有人相信老马的“冠军梦”。
只是经纪人心地善良,看到马布里这么“傻白甜”的样子,忍不住告诉他,在球员们眼里,马布里就是吹牛,毕竟给他们“加油”的外援不少,但他们都没有这么做。
▲泼冷水
但马布里用实际行动改变了从教练到球员所有人的想法,当然这种改变是渐进的。
第一个改变的人是主教练,起初他对马布里的积极性抱有怀疑,经过多次尝试后,他决定试一试,把调整训练计划、制定战术的“权力”交给了马布里,这才真正信任马布里。
而在队员们当中,一开始对老马主要有两种态度:以金荣饰演的队长为首的敷衍态度,以及以高以翔饰演的前锋为首的不屑态度。
但他不仅认真训练,还成为第一个住进球队宿舍的外援,和队友一起吃住训练,打破了大家的心理防线,让大家不再把他当成只会说大话的外援,而是一个认真的队友。
▲虽然满脸的不屑和难以置信,但还是要尴尬却礼貌的敷衍回应。
同样,在电影中,这种变化也是通过金队长和高福来展现的。
因为老马的真诚,队长不再嘲笑“夺冠”的想法,而是主动鼓励队友,后来这成了北京队的共同目标。
高千峰也从一个视北京队为“过渡”的自由人,逐渐融入球队,甚至为了球队的胜利,一改往日极具个人风格的打法。
在老马的影响下,北京队由散乱逐渐团结起来。
都说战争造就英雄,但在和平时期,英雄往往来自于体育,因为人的本性都是攻击性的,运动员要想获得荣誉,就必须很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好胜心。
哪个运动员不想手捧冠军奖杯?
老马加盟北京队时已经36岁,竞技状态早已不再巅峰,支撑他拼搏的,是原始的“赢”的欲望。
但仅有野心是不够的。当北京队披荆斩棘,首次闯进总决赛时,等待他们的却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广东队。面对广东队场下的挑衅和场上的霸气,北京队在第一轮的交锋中便迅速溃败。
幸好,马布里和队友们还有坚强的意志力,加上一年刻苦训练的成果,逐渐扭转劣势,迎来了关键的决胜局。
那场比赛相当精彩。
可惜的是,最“震撼”的一幕,老马却没能亲眼见证,因为他被罚下场,犯规6次。很难想象,坐在场边,帮不上忙的老马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难过吗?焦急吗?担心吗?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当他看到队友完成最后的“决胜投篮”时,他内心发出的那种开心和激动。
当最后一球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飞向篮筐时,可容纳18000人的场馆内一片寂静,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
只是十几秒,却感觉像过了十几分钟。这段时间,唯一能清晰听到的,就是期待与恐惧的心跳声。当皮球落地的那一刻,整个体育场沸腾了,1.8万名观众的热情欢呼声传遍了五棵松体育场,直达整个北京城。
这样的场景,如此惊险,如此“刺激”,本以为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却在五棵松体育中心如此真实地发生。
看到大屏幕上重现的电影场景,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仿佛下一秒就会因为紧张而停止,很难想象现场观看比赛会是怎样的感觉。
都说“欲扬先抑”,就如蹦床,要想跳得高,先要自己压抑自己。而这四个字仿佛贯穿了马布里的一生,不仅在戏外,在《我是马布里》里,也运用了这种叙事手法。
最终,马布里举起了总冠军奖杯。没有人记得马布里曾经是“纽约的公敌”。他在北京成为了城市英雄,甚至在首都还竖立了他的雕像。
▲电影里老马的雕像受到了艾弗森的官方投诉:看起来不像他~
但我之前就说过,这部电影不只是讲述运动的激情,他之所以能重建破碎的信念,除了靠着坚强的意志力,也因为他的家人。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尽管他们远隔天涯,从北京到纽约相隔一万多公里,但他们的心却紧紧相连,尤其是马布里和他的父亲。
对于马布里来说,他的父亲是他的第一任教练。
父亲教给他的不是无敌的技能,而是在人生路上勇于挑战、永不放弃。
但马布里心中一直有个牵挂,他的父亲在看他打球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去世,他是在比赛结束后才得知这个消息的,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电影中,虽然父亲早已离他而去,但当马布里感到迷茫、遇到挫折时,他总会想起高中篮球赛上父亲对自己说的话:
你要相信自己,要比对手更强大,要比自己更强大,明天要比今天更强大,拼尽全力去拼,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起初,我们和马布里一样,以为父亲的话只是为了激励他在球场上赢得胜利。直到他一次又一次和北京队在球场上并肩作战,我们才意识到,父亲把“不能”从他的人生词典里删去,更多的是在教他一种人生智慧。
马布里不仅给北京队带来了希望和辉煌,而且如同父亲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样,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他把“不可能”二字从每个人的字典里抹去了,他让那些“不敢想”的教练和队友们敢于想,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每个人,为了目标而拼尽全力是多么值得。
只有看到最后,你才会恍然发现,马布里就像每一个“北漂”,就像每一个为了梦想,甚至是为了一件小事而坚持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也受到了激励。
虽然这部电影叫《我是马布里》,但是它讲述的不只是他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马布里。
▼
福利时间
【我是马布里】将于8月4日全国上映,想要让这个夏天“燃”到天际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当然,为了支持这部热血沸腾的电影,《看电影》还为大家准备了30张电影兑换券(全国通用)+30件电影周边T恤。
请在文末评论区分享一个你和篮球的故事,前15位点赞者将各获赠2张电影票和1件T恤,第16至30位点赞者将各获赠1件T恤。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huoyanyi.cn/lqnews/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