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火焱燚直播 时间:2024年07月21日 09:49
钟齐鑫得到消息:自己仍有机会参加东京奥运会。
不过,如果各国攀岩队在比赛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他将只能以替补身份出战。
今年钟齐鑫32岁,已婚,有儿有女,可爱的双胞胎女儿5岁,他从事攀岩训练16年,参加过上百场攀岩比赛,是唯一获得速度攀岩大满贯的选手(4次世锦赛、2次世界杯),7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连续6次),是公认的攀岩明星、“中国壁虎”,国家攀岩队队长,14年前,年仅18岁的他成为首位获得世锦赛攀岩速度冠军的亚洲人。
不过钟齐鑫从未参加过奥运会。2016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攀岩正式列入2021年东京奥运会。此后五年间,在所有的采访中,钟齐鑫都提到了东京奥运会:“参加奥运会是一个运动员的终极梦想,是我最高的梦想,是我最终的目标。”在每一个视频里,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嘴巴大张,两颗标志性的犬齿开心地露出来。
如果未能前往,这将是钟齐鑫第三次无缘奥运会。开赛前两天,他已经完成所有参赛手续,正在训练,如今,他距离奥运会只差一张入场券,这种悬而未决的希望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想过,“还是别想这些了。”
停赛、错失良机、得不到的追求,这些对他来说太熟悉了。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中国攀岩第一人”钟齐鑫就感觉到自己与奥运之间有种距离感。命运:想要的越多,得到的越少。
2015年10月,钟齐鑫决定退役。那一年,他刚刚在世界杯攀岩赛上击败世界纪录保持者,以5.81秒的成绩夺冠。此时的他已经26岁,已经连续四次获得世界冠军,还赢得了速度攀岩唯一的世界大满贯。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参赛的欲望。“你已经赢得了你应得的一切。”他和认识两年的妻子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庭2024篮球世锦赛录像,停止了训练,转而从事攀岩推广和教育工作。
退役9个月后,2016年6月,一则“爆炸性新闻”袭来:攀岩正式成为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钟齐鑫的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是失望。据中国登山协会的数据显示,攀岩比赛的参赛者中,39%的人年龄在18岁以下,26岁并不是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此外,钟齐鑫的两个女儿刚刚出生。
他面临是否参加奥运会的选择。对他个人而言,无论有多难,他都想参加。“对每一位运动员来说,奥运会是他们运动生涯的完美结局。”
毕竟,他已经为这项运动奉献了十几年,从2005年16岁开始,在学校俱乐部参加攀岩训练。2016年之前,攀岩还没有被列入任何奥运会,是中国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队里没有康复治疗师,没有体能教练,没有国家任务,也没有资金支持。钟齐新记得,2005年他参加的攀岩比赛,冠军能拿到800到1000元的奖金,但他只进了几次前八名,每次能挣100元。
当时,钟齐鑫根本没有想过攀岩能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这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妻子得知后,表示全力支持。没有了家里的牵挂,钟齐鑫离开家人,来到北京开始为期三年的强化训练,2019年世锦赛,他将争夺一张奥运会的入场券。他每天7点半吃早餐,9点到12点训练,15点到18点训练。晚上,他花一个小时看比赛录像,学习、分析比赛技术,也会花1到2个小时进行治疗和放松。
由于攀岩是全身运动,从头顶到脚趾,任何地方都很容易受伤。钟齐鑫的特长是竞速,也就是高速攀岩,要求他每天在5、6秒内攀爬15米高、眼前15米高的岩壁,岩壁有5度的倾斜度,因此更容易出现擦伤、拉伤。
图片 | 来源:网络
2019年,钟齐鑫30岁了,几乎比队友大一辈:和他一起训练的,大多是2000后,他看着那些小男孩长大,从七八岁参加青少年比赛,到和他一起备战世锦赛。钟齐鑫从2005年队里年龄最小的少年,成长为经验最丰富、年龄最大的“老运动员”。他发现,孩子们“能吃能睡能练”。同样的训练,00后可以当天睡一觉,第二天就没事了。但钟齐鑫做不到。“如果你连续练了三天,就不用再训练了,因为你恢复不了。”
年龄、伤病,成为他与奥运的距离。但这还是可控的。钟齐鑫把训练量从每天爬40到50次调整到10到20次,还调整了训练节奏,练一天,休息一天,一天,甚至两天。
妻子有一次去看望钟齐鑫,听队医说他在做理疗,她走到房间外面就听到尖叫声和哭声2024篮球世锦赛录像,队医说他们正在给钟齐鑫的手指做针灸,妻子在外面听着,眼泪也掉了下来。
2019年,世锦赛开幕,此前钟齐鑫已经参加过多场比赛,夺得过两次冠军,还险些打破自己的最好成绩:2018年世界杯预赛,他爬出了5秒80的成绩,距离自己之前的最好成绩只差了0.01秒。
他觉得自己状态不错,可以接受挑战。世锦赛第一组,16强打进八强时,他就打出了全场最好成绩,淘汰了当时的第二名。这说明三年的备战有了回报。接下来的8进4,钟齐鑫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下一轮,他要对战的对手是一名意大利选手,他之前和对手交手过几次,知道对方的实力。“只要我正常发挥,我肯定能赢,我能赢他。”几乎毫无疑问,他将获得奥运会入场券。
比赛开始了。发令枪响了三声,嘟嘟嘟。钟齐鑫开始奔跑,向上跳跃,已经爬过两三处岩点,领先意大利选手。他的攀爬伴随着警报器一连串的嘟嘟声。有人发生违例,比赛提前结束。
钟齐鑫离开岩壁,抬头望去。头顶的监视器上,写着红色的“FALSE START”。脑袋里立刻充斥着嗡嗡的响声,片刻后,爆炸成一片空白。“完了,完了,钟齐鑫抢跑了。”解说员卫兵的声音响起。钟齐鑫双手抱头,四肢蜷缩。绳索缓缓降落在岩壁前,将他放倒在地。
他离开赛场,跑去查看计时器:0.06秒,钟齐鑫输了不到0.1秒,丢掉了奥运会门票。
图片 | 来源:网络
此后,钟齐鑫反复思考那0.06秒。他确认,在第三声“嘀”响起之前,自己的脚条件反射地动了一下。此后无数次采访中,他都试图寻找这个动作的原因。
“也许是我太过专注。”“也许是我想太多。”“那根弦太紧了。”又或许,“很多时候,你越是想要的东西,它就越有可能出现。”“只是一场意外。”他感到后悔和懊恼,“心里的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并非钟齐鑫第一次犯抢跑错误,2018年8月,世锦赛备战期间,雅加达亚运会决赛中,他在比赛开始前将重心向后移,导致抢跑犯规并受到处罚,被判负,获得第二名。
比赛暂停之际,钟齐鑫在空中先是一愣,回到地面后便跪倒在地。
“今天我状态很好,一直压制着对手,但没想到最后还是控制不住。”赛后采访中他表示,“只是想在决赛中发泄一下,用激烈的对抗来平复自己的情绪。”2018年也是攀岩首次被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
在当年的赛后报道中,记者写道:“‘我不再年轻了。’钟齐鑫无奈地说。因抢跑而与金牌失之交臂,让这个被称为‘蜘蛛侠’的‘岩石精灵’伤心欲绝。”
获得东京奥运会门票的最后机会是2020年亚锦赛。
“没有回头路了,这次只能向前冲。”在家人、队友、教练的鼓励下,钟齐鑫慢慢从世锦赛抢跑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钟齐鑫觉得,今年比任何一年都艰难,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必须“咬紧牙关,奋力前行”。
压力大的时候,他会放下攀岩,和家人聊天、打篮球或者打乒乓球。这已经是他训练攀岩的第15年了。他很清楚,攀岩,尤其是速度攀岩,需要绝对的专注。在攀爬的五六秒里,忘记外面发生的一切。集中所有精力,专注于爆发的那五秒钟。相反,如果此时有任何杂念,就很容易犯错,甚至受伤。
图片 | 来源:网络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5月、6月、12月,钟齐鑫连续3次收到亚锦赛延期的信息,每次延期,他都得到一个新的开赛时间,他总是先让自己静下心来,调整好状态,放慢节奏,再继续冲刺备战。而每次临近新日期,又被告知比赛延期。“你以为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却被压制,调整好之后,又准备好了,却又被压制。”半年来,希望落空的感觉不断重演,挥之不去。
终于,亚锦赛取消了,钟齐鑫再也没有办法争取最后一张奥运会门票了,一年的训练白费,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收到这个消息后,他没有失落,只有释然。
2019年新年致辞中,钟齐鑫谈到了世锦赛抢跑的经历,那是他第一次无缘奥运会,“错过了唯一一张奥运门票……我几乎可以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遗憾的一场比赛。”悲伤的钢琴声响起,他低声说道,镜头转向几位表情凝重的观众。
随后,他又岔开话题,“不过,这也成为了我积极备战比赛的动力!”钟齐鑫身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串飞舞的数字,朝着他所站的方向飞来。
“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06天,距离攀岩比赛还有215天,而我唯一的参赛机会是2020年5月3日(亚锦赛),也就是从今天起134天。每一个时刻、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数字,都在我心里和脑海里不断翻腾。”当时,他的语气激昂,眼神坚定。
“你看这面墙,学会了以后,你就能像猴子一样,在墙上随意走来走去。”体育老师对着十几个小朋友说道。这是2004年,15岁的钟齐鑫第一次听说“攀岩”。这年,他初中的体育老师和朋友吃饭,让在赣州的学校里找几个“苗子”学攀岩。老师找到了钟齐鑫,他“看上去很有精神。就是身体向上,你就在岩壁上,就挂在那里。”老师继续说道。
真有意思,世上还有这么酷的运动?钟齐鑫想到了武侠小说里“飞檐走壁”的人。初中毕业后,他考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年后加入学校俱乐部进行攀岩训练。他只需填表、交30元会费,无需任何筛选,就成了最初接触的十几个孩子中唯一报名的。
少年钟齐鑫对攀岩比赛毫无概念,他喜欢攀岩更多的是因为喜欢与之相关的回忆。钟齐鑫的很多美好“第一次”都与攀岩有关: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飞机出江西、出国。每次队里组织他去外地参加比赛,他都很兴奋,“有人会安排吃、住、游,还能结识全国各地的朋友。”
队里有十几个人,年纪最大的22岁,服役时间最长的已经8年了。钟齐鑫今年16岁,是队里年纪最小的。在训练场上,年轻一代要为老一代服务一年。两条12米长的人工跑道,跑道上方有挂安全绳的装置。钟齐鑫和另外三个小伙子每天帮老一代拉绳子,“保护他们”。只有在老一代训练的间隙,跑道空着,他们才能练。一看到跑道空着,就赶紧跑上去试试。
四个男孩成了最好的朋友,那时候大家都很穷,“我们共用一瓶水,没钱,就凑钱。”训练结束后,钟齐鑫和三个师弟一起去网吧打CS、出去吃饭,“谁有钱就多付点,没钱的下次再付。”
街上的餐馆老板很快就认识了他们,也怕了他们。钟齐欣还记得,他们每次点的菜都是三盘炒青菜,一份“最肥”的番茄炒蛋,12元钱一份。三素一荤,每个人能吃上七八碗白饭。有一次,老板娘终于忍不住了,对他们说:“给我一块钱吃饭。”
“那是成长的时期,训练量也很重。”每当想到这里,钟齐鑫就会皱起眉头,提高嗓门,他为那时手机没有拍照功能而感到遗憾,“那时候很辛苦,但我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光。”
那时,年轻的钟齐鑫没有过多考虑奖牌和成绩,每次比赛只是换个地方打,出国比赛就去更远的地方打,他把这个时期称为“纯真年代”。
成为世界第一之后,钟齐鑫也思考过自己成功的原因,他想起2006年看的一场比赛。
2006年,17岁的钟齐鑫首次代表中国队参加法国世锦赛,比赛一开始他就因为失误被淘汰,排名垫底,趁此机会,他认真观看了整场比赛。
坐在第一排的钟齐鑫目光紧紧盯着那位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俄罗斯运动员。那场比赛,钟齐鑫看见他手脚并用,动作协调,在岩壁上侧身、横身攀爬、转身,“那样跑,那样跑”。钟齐鑫甚至分不清他是用手还是脚攀爬。他想到功夫片,觉得对方就像“房东太太追周星驰”一样攀爬。他想,对方已经把攀岩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能够传达流畅、力量和美感的艺术。
这场比赛刻在了钟齐鑫的脑海里,回国后,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方向感,他反复回忆着那些动作,把所有的训练都往这种感觉靠近,去劈腿、去收腿、去逼近。
他也记得那双眼睛,无所畏惧,无比专注,犀利霸道,仿佛在说:“我是全世界最好的。”这种感觉真好,钟齐心想,他期待着这种目光也能出现在自己身上。
2007年,钟齐鑫再次参加世锦赛,这一次,18岁的他夺冠了,并以8.76秒的成绩打破了世界速度纪录。场上的队员们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个中国小伙子,他看到俄罗斯选手朝他走来,用英文向他道贺,然后问他,“下次比赛你还会去吗?我们再比赛吧,这次不算。”钟齐鑫看到自己的偶像对他比了一个大大的手势,大拇指向下。
这次,钟齐心近距离的看到了那双眼睛,这个比他大六岁,身高体型都差不多的偶像,正用一种发自内心的鄙视,一种挑衅的眼神看着他。
钟齐心心中涌起几分感慨:“下次见面,我一定要赢你一次,我要向你学习,然后超越你。”
其实从那以后,钟齐鑫一直在压他,从2007年世锦赛开始,钟齐鑫几乎没有拿过冠军以外的任何奖牌,2008年他拿下了5个冠军,包括两个世界杯冠军,那一年钟齐鑫两度打破世界纪录,夺得了世锦赛冠军。
在很多比赛中,钟齐鑫都是中国队的唯一队员,他向整个俄罗斯队发起挑战,“把他们一个个打趴下”,在2009年世锦赛上,他得到了俄罗斯队教练的竖起大拇指,得到了整个俄罗斯队的认可:“我努力了,把他们一个个竖起大拇指。”
图:2013年哥伦比亚世界运动会。钟齐欣与昔日偶像成为好友
这一年,钟齐鑫接连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随后的几年里,他那张露出虎牙的笑脸一次次出现在荧屏上。在2007年夺得世界第一后,这股势头一直延续到2016年,钟齐鑫成为无人可挑战的第一,只要参加比赛,“基本就没有输过”。
最近,钟齐鑫也在进行攀岩训练。
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新增攀岩速度项目,金牌数为两枚。想要获得本届奥运会的入场券,需要获得2023年资格赛的胜利。彼时的钟齐鑫已经34岁,作为运动员,他已不再处于巅峰时期。
在最后一张东京奥运会门票泡汤后,钟齐欣也尝试与两个女儿沟通。“爸爸去不了奥运会了”,钟齐欣说。“啊,去不了,去不了,那我们去攀岩吧”,女儿回答。钟齐欣想,“我女儿可能不懂什么是奥运,在她眼里,攀岩就是奥运,奥运就是攀岩。”
他尝试用自己的故事去激励女儿们,告诉她们做任何事都不要放弃,而是要坚持下去、更加努力。不过,他也觉得有时候也应该告诉她们,如果真的坚持不下去,退一步来看,世界会更广阔。
钟齐鑫正在为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制定新的计划,根据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和体能状况设计训练方法。他经常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对攀岩的理解:“奥运会所有项目中,只有攀岩是向上的,终点在最高点。”
他清楚地记得2005年第一次去石家庄参加攀岩比赛,到了比赛场地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比赛,也是第一次看比赛,也不知道流程,只是看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跟着别人做,比赛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想,只想着往上爬。
这也是他第一次坐火车2024篮球世锦赛录像,第一次看到绿皮火车。上车后,他从第一节车厢跑到最后一节车厢,四处张望,再从最后一节车厢跑回来再看。24岁的钟齐鑫以前什么都没见过,对他来说一切都很新鲜。
他打开车窗,听着火车驶过的声音,窗外是辽阔的平原,秋日的天空晴朗,树影摇曳,一幅崭新的世界画卷呈现在眼前,希望就在眼前。
比赛中每分每秒都是未知的,每个结果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由真实故事计划(公众号ID:)授权发布——每天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欢迎分享给朋友,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视觉诚意推荐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huoyanyi.cn/lqnews/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