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火焱燚直播 时间:2024年02月16日 18:15
作者 | 刘文
吉庞说
成立20年来,新浪体育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第一个阅读量过百万的网络博文、第一个报道奥运会的中国网络媒体、第一个互联网与体育界的合作方式。奥运会,一段中国互联网的历史。 获得首张奥运会官方采访通行证。 同时,新浪体育也是首家付费获得赛事版权的中国网络媒体。 在成功将NBA、英超等赛事引入中国互联网市场后,2014年新浪体育就拥有了全球几乎所有“顶级”赛事的转播权。 如今,它是中国最大的3X3篮球和5X5足球赛事运营商,其赛事营地仍在不断扩大。
2015年1月魏江雷出任新浪高级副总裁时,体育不在他的业务管辖范围之内。
四个月后,新浪体育失去版权市场地位,引发人事变动。 魏江雷奉命接手新浪体育,担任“救火队长”。 自此,全新的新浪体育应运而生。
新浪体育背景
1997年10月31日,中国国家队在大连金州2-3不敌卡塔尔,输掉了进军法国世界杯的关键一战。
赛后,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上发布了一篇题为《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博文。 它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让作者“老荣”措手不及,也让当时的体育沙龙主持人陈童感到惊讶。 震惊。 当时,四通丽芳体育沙龙版块的日访问量勉强过万,但这篇文章在48小时内就获得了数万次点击。
199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为62万。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让大多数人看到了论坛的力量和影响力,而对于四同丽芳来说,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力量,体育的力量。
1998年,四通立方与华远资本合并,新浪网诞生。 体育版块无疑成为了新浪网自成立以来重点培育的业务。
2000年,新浪网获得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新闻发布业务资格。 新浪体育紧随其后,经洽谈成为中国国家队首个官方网络媒体合作伙伴。
随后,新浪体育先后与奥委会、国际足联、NBA等国际赛事组织成为合作伙伴,新浪体育成为中国领先的体育赛事和新闻发布平台。
此后,新浪体育频道再接再厉,相继签约NBA、中超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版权。
自此,新浪体育成为国内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产业专业人士获取第一手行业资讯、观看精彩赛事、参与互动的主要场所。
潮水来临时,变化也随之而来
1998年,新浪刚成立时,魏江雷在惠普从事战略咨询和系统集成工作。 他承认,一开始他对新推出的新浪并不了解。
一年后,魏江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新浪,主要关注行业新闻和社会事件。” 2000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 魏江雷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由于工作原因正准备飞往美国的她认为这是假新闻。 直到看到新浪的相关报道,他才确信9.11事件确实发生过。
“接下来的几天,我会每天关注新浪上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魏江雷说道。 但他没有意识到的是,新浪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当时的第一新闻来源。 他永远不会想到,14年后,他会在这个与PC行业无关的门户网站上工作。
2014年,在联想工作了八年的魏江雷对PC行业感到厌倦,想要转行。 新浪提供的offer给他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5年来到新浪时,我主要负责新浪电脑版网站、手机版新浪网和新浪新闻APP。” 他目前负责的体育业务并不在其中。
2015年,新浪体育频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的发布,让体育产业成为新的热点话题。 海量资本涌入体育产业,试图寻找倍数甚至指数回报的可能性。 变现能力最强的赛事版权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在版权市场上,由于资本的追逐,价格飞涨。
新浪曾以800万元签约中超联赛版权。 2015年,价格飙升至13.5亿元,后来五年内增至80亿元。
当新浪体育还迷茫的时候,NBA、中超、欧洲五大足球联赛的版权都落入了别人的怀抱。
面对巨大的行业变革,新浪体育在讨论如何应对挑战时存在分歧。 关键时刻,“消防队长”魏江雷空降到新浪体育。 他需要迅速带领曾经有过辉煌历史但如今陷入被动的新浪体育在新的行业形势下重新夺回领导地位。
经过反复论证,魏江雷和同事们决定退出激烈的版权竞争市场,打造属于自己的赛事IP。
魏江雷的理由是,目前赛事版权价格的飙升已经变得不合理。 即使以高昂的成本获得版权,商业变现也将极其困难。
“与购买版权相比,办独立赛事的投入要小得多,但想象空间却很大。” 坚信赛事是体育产业核心的魏江雷,赌的是自己几十年职业生涯积累的声誉和信誉。
“如果我三年内不能成为行业第一,那我就不做。” 当然,他敢这么“豪赌”,一方面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另一方面,新浪的基因赋予了他“豪赌”的资本。
“制作活动的周期很长。” 魏江雷很清楚自己为新浪体育的未来规划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放眼当今世界体坛,商业化非常成功的品牌赛事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磨砺。 截至2018年,NBA已经走过了第71个赛季; NHL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当然,如果想走快车道,也可以选择建设体育小镇。” 魏江雷测算过,一个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到营收,快则2年,慢则3年。 很容易获得商业回报。 但这与新浪的企业文化不符。
“新浪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 新浪体育主编詹胜用一句话诠释了魏江雷的核心理念。
打开新浪体育页面,除了热门的足球、篮球等赛事信息外,还可以看到棋牌、高尔夫等小众体育赛事的赛事报道。
“新浪在业务发展上相对保守,很少All In做一件事,但在业务尝试上却非常执着。” 魏江雷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新浪的媒体属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浪自立之初所积累的基础。
“如果我去另一家公司,说我想做活动,可能五年内都赚不到钱新浪体育中超足球,那么他们可能根本不跟我说话,但新浪坚实的基础可以承受这种相对长期的投资。” 魏江雷表示,新浪对一个项目的判断不仅考虑短期效益,更注重未来的长期价值。
准确的判断和一致的价值观,成就了魏江雷麾下的新浪体育。 2015年以来,3X3黄金联赛、5X5黄金联赛、滑雪、马术等9项重大赛事相继推出。 2018年,新浪体育旗下9项独立IP赛事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顶尖赛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3X3黄金联赛在全国的大规模推广新浪体育中超足球,中国3X3篮球在FIBA积分榜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本次积分榜上,我们贡献了中国队90%以上的积分。” 魏江雷说道。
眺望远方是星辰大海
在体育行业蛰伏多年的新浪体育经历了短暂的迷茫期。 但凭借扎实的基础和勇于改革的勇气,立即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走上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从活动记者,转型为活动策划者。
魏江雷表示,新浪自主IP赛事经过市场考验,已开始显现多层面的周边带动效应。
“我们深知,成功的赛事IP的生命周期远远超出娱乐综艺IP。” 魏江雷说道。
未来,新浪体育是否会仅限于体育公司性质,魏江雷笑称不会。 即使是暂时放弃的赛事版权领域,未来也不排除重新布局的可能性。
“媒体业务还会继续下去,未来新浪体育的架构一定要多元化。” 魏江雷表示,到时候新浪体育中超足球,新浪体育的目标是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新闻、版权、赛事、经纪全部上链。 。
“2014年的体育产业很像1984年的IT产业。” 魏江雷认为,国家对一个行业的开放首先是从取消限制开始。 1984 年,公司和个人购买和销售计算机不再需要批准。 2014年,私人群众性和商业性活动不再需要审批。
“1984年,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三减三免的税收优惠政策。” 魏江雷表示,下一步,国家很有可能对举办赛事的企业提供同样的税收优惠或贷款优惠。 。
“冬季项目最有可能获得贷款折扣。” 鉴于2022年冬奥会即将到来,国家不排除为冰雪项目提供低息、无息甚至贴息贷款,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场馆、运营赛事。 魏江雷已经开始筹划新浪杯高山滑雪赛事。
领先一步始终是他的风格,也是新浪体育的基调。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huoyanyi.cn/zqnews/517.html